【6M22D】

趴著趴著,頭抬著高高,

不知不覺中,發現Lia移動了位置。

原來,小妞扭動之下竟會後退跟旋轉方向。

 

寶寶學爬行 可增加心肺耐受力

爬行在寶寶的動作與知能發展佔蠻重要的地位,

在爬行過程中除了手腳接觸地面得到不同地面給予四肢不同的觸覺刺激,

同時四肢與軀幹亦需有足夠的肌力發展對抗寶寶自身的體重。

對認知而言,爬行是寶寶身體有能力自主且準確移動的第一種方式,

也是寶寶開拓視野的第一步,對於寶寶的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 - 江長奇指出,寶寶的爬行中,

由於需要手腳合作才能將身體往前移動,藉此大量練習手腳協調運動,

而在爬行時的心肺消耗是翻滾時所需消耗一倍以上,

可以增加心肺耐受力,以期達到未來站立及快走時所需的心肺需求。

寶寶七個月時會先學會獨立坐在地上,對周遭物體有興趣時會將身體轉為移向物體,

因為手支撐力量不足會轉成趴在地上抬頭直視物體,以手抓地的方式企圖將身體移向物體這是寶寶開始學爬的第一步,

但是因為手腳力氣不足,因此會看到寶寶空晃手腳身體卻無法前進,到七個月半時開始發展爬行,

通常一開始因為是大腿貼地,所以大腿收縮時身體會後退,加上手臂伸直的力氣發展較早,因此一開始爬行通常會先向後爬,之後等到手腳有足夠的推力時再往前爬。

早期寶寶爬的方式是肚子貼地採匍匐前進,

等到身體軀幹有足夠的力氣支撐身體重量、且手腳可以一同將身體撐起時,才開始採取肚子離地的爬行方式。

江長奇表示,每個寶寶開始爬行的時間不一致,

有的比較早有的比較晚,通常六到十個月開始爬行是可以接受時間範圍,

有些寶寶在學習站立之前並不經過爬行的階段,而選擇直接站立,這也是容許的生長歷程,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不經過爬行會對未來造成不良的影響,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這兩者有相關性,

但是不否認的爬行對寶寶的感覺動作與認知發展有助益,如果寶寶不排斥爬行的動作,可以多鼓勵寶寶在站之前多爬行。


在此提供幾點原則讓家長鼓勵寶寶進行爬行運動

1. 不要太急迫讓寶寶進行爬行運動,先觀察寶寶的頭部控制是否成熟趴著時是否會以手肘撐地觀察周圍,對好奇的物體是否會想以雙手擺動企圖前進。

2. 不要強迫性押著寶寶趴下,並推他向前進,這樣會令寶寶引起不舒服的感覺,應多以玩具誘導,將玩具漸漸遠離寶寶身邊,讓寶寶企圖以手腳擺動接近物體。

3. 剛開始學爬行運動時,寶寶因為腳的力氣較為不足,因此爸媽可以將手掌貼近寶寶的手掌,跟著寶寶出力的節奏在寶寶腳一蹬時,跟著出力輕輕從出力的腳推寶寶一把,讓寶寶瞭解這樣的出力方式是可以讓身體前進。

4. 在寶寶願意爬行時,進行爬行運動;當寶寶感覺累時就給予休息,不要勉強,尤其在剛學習爬行運動時。

5. 可以分段跟寶寶進行爬行訓練,每次10~20分鐘,每天進行四次,一邊玩遊戲一邊進行。

爬行運動可以給予寶寶感覺刺激、肢體動作學習與增進認知發展,但是不是每一個寶寶都必須經過爬行才會站立,家長不可著急或急迫,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性,務必在寶寶願意的情形下進行。

 

【出處之參考:udn優活健康網 / 作者:臺安醫院小兒科醫師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r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